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教学管理>> >> 正文

【原】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行政跟科视导通报

发表日期:2021/3/1 23:31:44 作者:侯靓 有1356位读者读过

2020-2021学年度第学期开学跟科视导通报

本学期学校全体教师2月20日报到,一人请假,其他教师全部到齐。开学初,学校师生的教学用书陆续发放到位,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为了落实常规教学管理,继续深入推进以评促学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的课改意识,2月22-23日,学校开展了期初行政跟科视导。现将视导情况反馈如下:

一、总体情况:本次原定听课10节,实际共听课9节,其中优秀课5节,良好课4节。优秀率55.6%。

序号

上课教师

学科

反馈

1

蒋文娟

语文

良好

2

马丽丽

语文

良好

3

陈明珠

语文

优秀

4

张尹

语文

优秀

5

周鑫鑫

数学

良好

6

李芳芳

数学

优秀

7

彭杨

英语

良好

8

肖珊

美术

优秀

9

贺文倩

科学

优秀

合计

9













二、具体评价和建议:

陈明珠老师和张尹老师都是教学古诗词板块,陈老师的《绝句》一课,通过释题、理解词义,注重学生对于古诗基础知识的掌握,课程环节设置合理,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方位训练,教态亲切自然,声音悦耳动听。如果教学内容再丰富些,会更好。张老师教授的是一首词《清平乐·村居》,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因此张老师带领学生初步了解了何为词、词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在理解词的含义上,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图片等,放手让学生自行体会、表达。同时还带领学生欣赏词的吟唱,课程内容丰富。如果再留给学生一些写字的时间会更好。整体而言,这两节课教学扎实,目标明确,反映了任课教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文娟老师执教的是《春夏秋冬》一课,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教师首先从季节入手,让孩子们介绍自己最爱的季节,并说清楚原因,让孩子们在课前进行言语训练,能很快带入今天的课文中。接着从各个图画入手,让学生感受图画与文字的联结,重点在其中讲解雨字头表示与天气现象有关,并让学生自己回忆生活中积累到的关于雨字头的生字,这样既能唤醒个别学生的记忆,又能让大部分同学积累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教师提问:四季的风霜雨雪又是怎样来到人间的?这个问题设计得很巧妙,不再是硬邦邦的过渡,而是具有童趣性。学生再次回忆课文,找到四个动词,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各个动词运用的巧妙。最后,教师对学生就今天的内容进行了检测,并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字春、冬、雪,让学生快速理解并记忆生字。但美中不足的是,教师讲解过多,学生在课堂当中发挥的部分很少。另外教师太注重发言的同学而忽略其他默默无闻的同学,其实教师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堂中的学生主体,希望老师以后注意。

马丽丽老师教态自然,声音响亮,但语速过快,节奏同样也快。首先,马老师以复习导入,让学生回答在古诗《村居》中描写的景物。接着通过介绍作者,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咏柳》的课文学习。范读课文、自读课文后检查生字,其实这些生字是课文中的二类字,应重点认读,但马老师只让学生读,并未交给学生认字方法,这个地方处理的有些草率。接着,教师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的方法,整理出古诗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并逐一讲解,这一环节设计得比较扎实。紧接着,教师通篇讲解大意,其实在我看来,古诗的大意并不需要去讲解,只要大概意思知晓就好。而且马老师在讲解大意时,也并未讲解其中重点的三处比喻句,让这个课堂环节呈现的松散冗杂,其实学生并未真正掌握课堂的重难点部分,希望老师以后注意。

周鑫鑫老师上课准备充分,教师教态自然,基本功很扎实,教学流程清晰,注重学生的参与度,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但复习题目有点多,耗费时间过长。建议:多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尽量让学生多说;重点讲解算法算理;板书设计要合理;板书的设计放在同一块黑板上。

李芳芳老师执教的是《除法竖式的认识》一课,教的非常扎实,除法竖式每一步该怎么写,对应的名称是什么,教师讲解得非常清楚到位。但是教师的教学环节还要再进一步精准设计,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生成性表现要更机动地加以处理。板书设计上还要再进一步完善。

彭杨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学期Unit1 In class (story time)。彭老师的这节课准备较充分,课件非常精美。在新授单词和句型时,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读。教学目标达成度较好。课堂气氛较活跃。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能够表演课文却没有体现出来。因为老师读中环节和读后环节时间较短,导致课堂有一些剩余时间。本节课老师对学生的管控很严,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演。如Open the door,please. 可以让一个学生做动作,其他同学说,这比PPT上显示的图片会更直接,更感官,更容易记住。情境创设这一块做得不够,学以致用这一块,彭老师还需多下点功夫。

    肖珊老师这节美术课的课题为《元宵节书签》,在教学过程中,肖老师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实际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动手协作制作书签,提出问题和见解。

贺文倩老师在讲授《种子发芽了》的第一课时时,首先询问学生平时对于植物的观察情况,了解学生前概念。然后通过观察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这一活动,明确观察可以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入手。同时引起学生对种植植物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完成活动一种植植物。最后,设计活动二植物生长日记,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植物生长的重点要素,并设计简洁明了的记录方式,完成一份记录日记。本节课整体而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目标明确,但是在具体地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调控和过程性评价略显缺失。

附相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