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京市觅秀街小学2018-2019第二学期科学教研活动
发表日期:2019/5/27 22:01:06 作者:侯靓 有1455位读者读过
【主题】
走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走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对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2、结合本校现有低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围绕“走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着力点,切实解决低年级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建立“教研、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型、学习型、讨论型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时间
2019年5月24日
四、活动地点
听课:南京市觅秀街小学一(4)班上午第3节课
评课:南京市觅秀街小学综合组办公室
五、参加对象
全体综合组
六、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们学校综合组的实际情况,通过观摩课,开展“走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为主题的评课活动,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教老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七、活动过程
综合组刘新海老师上课——全体综合组教师听课——全体综合组教师集中评课——教研组总结
八、活动要求
1、执教教师备好课,备课教案交1份到教研组。
2、教研活动要求综合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并注意填写好听课记录。
3、活动后执教教师交1份教后反思、听课教师交1份听课反思到教研组。
【过程性资料】
《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
学生材料: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
学生准备:红色水彩笔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出示图片:海洋、小溪、雨水、水滴
2、组织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3、明确本课研究的问题:水到底是什么样的?(揭题板书)
二、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4、出示四杯液体,让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5、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三、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6、出示三种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说说瓶子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7、教师演示:将染成红色的水依次倒入三个瓶子中。组织学生观察并画图。8、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水的流动性特点。
9、请学生在水龙头下面握一握水。
10、组织学生在手背上滴水,观察水的流动。
11、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会从高处往低处流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上主要给学生渗透科学学习中的具体观察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除此之外,也渗透了猜想与验证。如果在观察糖水时,先让学生猜一猜糖水有没有气味。由于有了茶叶水、咖啡的经验,学生脱口而出有气味,在老师没有表态的情况下,个别学生马上更改了答案。
听课反思:
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老师课堂上明确:大胆猜想很好,但猜想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事实的真相,还要验证后才能得出结论,科学讲究证据。然后才请学生们闻一闻。科学思想渗透的契机需要我们平时及时捕捉,只要用心,就能如影随形。
上课照片:
研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