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教学管理>> >> 正文

【原】2018-2019第二学期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5.24

发表日期:2019/5/24 20:54:00 作者:侯靓 有1520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觅秀街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主题】

以评促学,提升学生学习力

【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以评促学,提升学生学习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对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2、结合本校现有低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围绕“以评促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主题,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着力点,切实解决低年级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建立“教研、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型、学习型、讨论型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时间

2019524

四、活动地点

听课:南京市觅秀街小学一(1)班上午第3节课

评课:南京市觅秀街小学综合楼会议室

五、参加对象

全体数学教师

六、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的实际情况,通过观摩课,开展“以评促学,提升学生学习力”为主题的评课活动,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教老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七、活动过程

数学组马苏婉老师上课—全体数学教师听课—马苏婉老师说课—全体数学教师集中评课—教研组总结

八、活动要求

1、执教教师备好课,备课教案交1份到教研组。

2、全体教师参加听课和评课,填写好听课记录。

3、执教教师写说课稿1份交教研级。

4、活动后执教教师交1份教后反思、听课教师交1份听课反思到教研组。

南京市觅秀街小学数学教研组

2019.5.22

【研讨记录】

C:\Users\acer\Documents\Tencent Files\664137588\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0604_214050.jpgC:\Users\acer\Documents\Tencent Files\664137588\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0604_214201.jpg

【过程性资料】

一、教案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执教者:马苏婉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原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学生通过操作、思考探索进位加额笔算方法,感受探究加法笔算方法的策略。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能积极思考、对话,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法笔算的进位原理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因为找不到酒桶,老师临时拿这个花瓶代替。

这个瓶子里原本有21升的葡萄酒,现在老师想往里导入11升,现在有多少升?

谁来说怎么列式?列竖式呢,怎么写?(板书: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小朋友真聪明,已经学会了列竖式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那两位数加两位数会不会有什么新问题出现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板书课题: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新课

1接下来,我们继续往这个花瓶里加水,老师又往里倒了16升水,现在花瓶里有多少升水?

怎样列式?板书:34+16=

234+16要怎样算,结果等于多少呢?你能想到可以用哪些方法算吗?

用小棒摆一摆,交流你是怎样摆小棒得出得数的?

个位上怎样加?你们用小棒是怎样做的?

为什么要把他们捆成一捆呢?(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是1个十)

教师演示捆成一捆:这1个十放在哪里?(放在整捆下面)结果是几个十,要怎样算出来?

说明:把4根和6根合起来是1个十,放到整十的下面:再把3个十加1十、再加一个十,得5个十是50

计数器上怎样拨珠得出得数的呢?

学生上台演示:计数器上拨出加数34,要加16,就先在十位上拨1颗,到个位上拨上6颗时,你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要拨去个位上的珠子,向十位上进1颗?

个位上满10,要向十位进1个十,教师拨珠

计数器上的结果是几个十,是几十?

回顾:刚才用小棒、计数器算的时候,个位上都是怎样算的?满10十位进1个十,十位上又怎样算出5个十呢?

在算的时候,个位上怎样做的?十位上呢?

指出:小朋友在用小棒算,用计数器算的时候看到,个位上相加正好满10,就要把这1个十进到十位上,再在十位上把3个十、1个十和进上来的1个十相加,得5个十是50.

那笔算可以怎么算呢?

3尝试笔算

自己尝试着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一算34+16的和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小朋友到黑板上板演

竖式怎样列,从哪一位算起

这里的个位上是怎样加的?怎样写的?

小朋友真聪明,个位上46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进的这个1表示1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为了和原来的加数区别开来,进上来的1要写的小一些。

十位上是怎样算出5的?

十位上先算31,再加进上来的15,所以3416等于50.

学生在课本上填写得数和单位名称。

谁来说一说,笔算34+16用竖式怎样算

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和前面复习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1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我们用竖式笔算了34+16,有没有信心再来做一道?出示算式65+28

学生列竖式笔算

这道题得数是多少?谁来说竖式个位上怎样算?怎样写的?算十位上是注意什么?(要加进上来的1

指出:个位上5813,要向十位进1个十,个位写3,十位上62,再加进上来的19,得数93

5回顾反思,归纳算法

和复习的笔算题比较,今天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10了怎么算?

说明:今天的笔算新内容就是,个位相加满10了,要向十位进1,这就叫进位加。(板书进位加)

回忆一下复习题和两道题的计算过程,你能说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要怎样算吗?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些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学生说说前两题的笔算过程,再说说后两题十位上怎样加的,结合说明两位数加一位数怎样列竖式

追问个位上相加满10怎么办?

2怎样理解两边各载25棵数?

三、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马苏婉老师教后反思

本节课课堂把握不够好,有时候在进行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只有少数部分学生参与,学生单独摆小棒,拨计数器都会,但是让学生根据摆小棒、拨计数器的过程去说一说个位上是怎么算的,十位上为什么是5个十,说不清楚。而且我主要备自己的教法,对学生的学法考虑的比较少。其次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没有分层,未根据基础不同的孩子设置不同的目标,未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

其次,课堂时间掌握不太好。整节课新授部分花费时间太多,而练习部分花费时间较少。练习题部分其实很值得去深思,特别是最后一题。两边各载25棵是什么意思,只有一个数字怎么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加深去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边说边摆这一过程消耗时间长,说的不够到位,平时应该多锻炼学生去说,尝试当小老师。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说一说列竖式的过程,怎么算等。然后再全班交流,集体说一说列竖式的整个过程。

再者,课件的制作还需要改善。开头的导入部分应该做成动画形式,这样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入音乐,时间一到就停止。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下孩子的嗓子,教育孩子发言声音不要过大,不要太刺耳,不要尖叫,鼓励学生大声说话,养成倾听习惯和发言习惯,静静听别人发言,这也是一种学习。而老师平时就要多培养能说的孩子。

三、听课教师听课反思

徐璐老师:

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完整,从量筒实物导入到抛出进位加的问题再到让学生想办法自己来解决这个进位加的问题,最后归纳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理和笔算方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中都能感受到马老师对这节课的思考是很深入的。本节课的重难点马老师页把握的非常准。关于“为什么要满十进”“怎样满十进”的问题,马老师是让孩子充分经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来自主感知的。马老师还运用了小微课的形式来示范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笔算竖式的过程,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也更感兴趣。在练习的环节中,马老师设置了给树治病的小游戏,来辨析笔算中的小错误,设计巧妙,对学生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当然本节课还有一些可以再改进的地方。如时间上把握不够准确。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前面老师讲的太多了,导致到练习部分比较赶,学生缺乏练习笔算的过程。其次教师教的痕迹还是比较重,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较少,以后教师可以再放手多一些,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方馨老师:

本节课要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特别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可通过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了马老师的课,感受颇深,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马老师整个教学设计从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操作理解——技能的形成——运用知识,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认知过程。通过酒桶的情景导入,以及量筒加水的动手操作过程自然过渡到进位计算,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会使学生感到突然,又把加法的三条法则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认知冲突的积极性。

马老师在新授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小棒,探究算理、展示交流,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同时在计算的过程中明白“哪一位满十,就应该向它的前一位进1”并掌握竖式的规范书写。在课的过程中马老师很好地利用了学生“错误”资源,发现了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并且让课堂显得更加实际与真实。在基本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后马老师设计了具有层次的练习,再通过大量丰富的练习熟练计算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另外,马老师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很到位,以身示范,每一个=都是用尺子画出来的。

四、活动照片

课堂观摩:

C:\Users\acer\Documents\Tencent Files\664137588\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0524_102327.jpg C:\Users\acer\Documents\Tencent Files\664137588\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0524_103112.jpg C:\Users\acer\Documents\Tencent Files\664137588\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0524_103127.jpg

教后研讨:

C:\Users\acer\Documents\Tencent Files\664137588\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0530_16373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