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教学管理>> >> 正文

【原】南京市觅秀街小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第一次活动

发表日期:2019/4/18 20:20:00 作者:侯靓 有1693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觅秀街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主题】

以评促学,提升学生学习力

【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以评促学,提升学生学习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对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2、结合本校现有低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围绕“以评促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主题,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着力点,切实解决低年级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建立“教研、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型、学习型、讨论型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时间

2019418

四、活动地点

听课:南京市觅秀街小学(5)班上午第3节课

评课:南京市觅秀街小学一年级数学办公室

五、参加对象

全体数学教师

六、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的实际情况,通过观摩课,开展“以评促学,提升学生学习力”为主题的评课活动,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教老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七、活动过程

数学组张金晗老师上课—全体数学教师听课—张金晗老师说课—全体数学教师集中评课—教研组总结

八、活动要求

1、执教教师备好课,备课教案交1份到教研组。

2、全体教师参加听课和评课,填写好听课记录。

3、执教教师写说课稿1份交教研级。

4、活动后执教教师交1份教后反思、听课教师交1份听课反思到教研组。

南京市觅秀街小学数学教研组

2019.4.15

【研讨记录】

C:\Users\acer\Documents\Tencent Files\664137588\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0430_121733.jpg C:\Users\acer\Documents\Tencent Files\664137588\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0430_121739.jpg

【过程性资料】

一、教案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执教者:张金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和合情推理,探索发现求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3、在探究过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是通过直观的摆放,引发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树相差多少。

教学准备:红蓝花片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许多听课老师,老师想看看哪位同学能积极思考,大胆发炎,表现得最好,谁能站起来大声的告诉听课老师,你今年几岁了(8岁),老师今年24岁,老师可比你们大,你知道老师比你们大多少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出示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有很多,比如比长短,比大小,比多少,比高矮,比轻重等等,下面我们就从小一点的数据开始。

二、问题探究

1)分步出示场景图,

第一步:引导学生有序叙述情景内容,采用动画的形式展现抓花片的过程。

然后将图中的信息用三句话有序表达出来:桌上有一堆红花片和一堆蓝花片;男生抓13个花片;女生抓8个蓝花片。

第二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主题有序提取需要信息。提问:看了上述抓花片的活动,你知道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吗?(男生抓13个花片,女生抓8个蓝花片),板书

接着,课件出示:桌上有13个红花片和8个蓝花片。提问:你能把这两种不同个数的花片说的更简洁些吗?(红花片13个,蓝花片8个)板书

第三步:提问:根据红花片13个,蓝花片8个这两个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思考,有如下问题:

1两种花片一共有多少个?(已学知识)

2那种花片多?多多少个?那种花片少?少多少个?板书

就“那种花片多?多多少个?”展开教学

2建模

第一步:操作实物花片

提问,怎样摆放就能一眼看出那种花片多?多多少个?,引导学生将两种花片(13个红花片,8个蓝花片)一个对一个有序排列成两排

仔细观察,寻找那一排花片付,指出多的部分(课件闪烁多的部分,并板书分隔的虚线和“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

找出“与蓝花片同样多的”板书:同样多

第二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首先学生思考:如何整理得到的条件和问在图中一一对应的标示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将已知量和未知量在图中一一标出

3数学语言表达

要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也就是求()比()多多少个,还可以说成是求()比()多多少

出示更多的红花和蓝花片让学生比较,得到,只有列算式能处理更大的数据

怎样列式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个数?为什么?(引导学生解释算式13-8=5)的道理)

总结方法:要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可以用减法计算

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求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是用减法列出同样的算式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试一试,提问,要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就是求什么?(2420多多少)也可以说成(2024少多少),还可以说成(2420相差多少)

想想做做1,提问小熊比小兔少跳多少下?也可以说成(小兔比小熊多跳多少下?小熊和小兔相差多少下?)也就是比较232相差多少

小结:要想比多少,先把大数找。减掉小数后,多几(少几)就知道。

大数 -小数 多几(少几)

               相差多少

四、总结    

回到课堂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今年24岁,同学们8岁,可以说成(老师与同学相差多少岁)

二、张金晗老师教后反思

教学例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主动观察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各抒己见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归纳,初步统一认识.在操作中,学生的方法都是将两种颜色的花片对齐排放后比较多少,也都能很快找到相差的那部分,并顺利的得出算式,但是学生对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理解并不到位,只归纳到:得数就是两数比较的结果,用减法做.在此,我就运用最简单的变现方式——板书,在黑板上用对应颜色画出了13个和8个圆表示红蓝花片,利用线、虚线和问号,简单明了的表明了题意,尤其是学生能明显发现“8”既可以表示蓝花片的个数,也表示红花片中与蓝花片的相等部分,根据学生回答,马上在图上表示出减去的8个红花片,学生很快领悟到“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真谛,“去掉”当然就用减法,从根源上明白了为什么“求两数相差多少”要用减法做,体会到这一点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真实而甜美的笑容.再通过一个追问:怎样使两种花片一样多?你有什么想法?学生想到的是将多的去掉,少的添上,利用板书操作,学生从直观的图片到抽象的算式,发现变化的都是相同的数量,就是两者的相差量,对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理解变得饱满,学生了解了求两数相差多少同一方法的不同表述形式,及时巩固丰富了减法的含义,帮助他们在以后的解题能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思考

本课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练习巩固也都是围绕这一类型,所以学生都是用减法解题,在教学例题时,请学生根据两个条件提问题,自然出现两种类型,讲解好多种问法的“求相差量”一类后,与之前学习的求两数合起来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进行比较,能更好的沟通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既巩固新知,又能体会两个条件有不同的逻辑关系,能解决不同的问题

三、听课教师听课反思

马丽红老师: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清晰、具体,定位十分准确,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指一指、说一说,形象具体的认识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出来的是哪一部分,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并请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本节课教师在设计时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的思路进行,在提出问题时通过引导学生提取已知条件中的关键词,进一步的发展学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分析问题的环节,张老师利用线、虚线和问号,简单明了的表明题意,让学生很快领悟到“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真谛,求两数相差多少就是从大数中去掉两数相同的部分,“去掉”当然就用减法,从根源上明白了为什么“求两数相差多少”要用减法做;在解决问题环节,张老师通过一题多问的形式,让孩子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求两数相差多少实际问题的本质。除此之外,张老师的板书设计的很美观,利用粉笔的多种颜色对关键信息进行突出强调,对比强烈,板书的设计为本节课增色不少。

方馨老师:

纵观全课,张老师这堂课做到了“帮”——“扶”——“放”的过程,学生能较顺利的完成此课的学习任务。在教案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例题的教学,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主动观察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各抒己见,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归纳,初步统一认识:求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通过提问:“怎样知道哪种花片多,多几个,”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比较,讨论方法,从“数一数”到“排一排”再到“算一算”,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理解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就是从红花片中去掉和蓝花片同样多的8个,也就是从13里面减去8,再列式,再次统一认识:求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二、重视同一含义问题的不同问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时,老师通过同一含义问题的不同问法,沟通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了例题后,通过提问:“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这样让学生把这里学的与前面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更容易理解这两个问题是一个意思,用同一个式子解答,为后面的练习也作了铺垫。在教学“试一试”时,强调 “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的含义是一样的,即引出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在想想做做中则侧重于求两数相差多少为什么用减法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提,在此基础上,再次变式如“小熊再多跳几下就和小兔同样多了,”“小兔少跳几下就和小熊同样多了,”让学生说说怎么列式,为什么也用减法来计算,在教学的最后出示的练习,就是让学生对三件东西价格的比较,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问,进行“比多比少”的计算,在此过程中,深刻体会虽然问题不同,但解决的方法相同,因为实质是一样的。

整节课反馈下来的感受是,老师说的多了,给学生说的时间少了一点。这也是我们新教师尝尝会忽略的问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索的过程。做到真正的“以学定教”。

四、活动照片

课堂观摩:

C:\Users\acer\Documents\Tencent Files\664137588\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0418_093650.jpgC:\Users\acer\Documents\Tencent Files\664137588\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0418_093710.jpgC:\Users\acer\Documents\Tencent Files\664137588\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0418_095208.jpgC:\Users\acer\Documents\Tencent Files\664137588\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0418_095243.jpg

教后研讨:

C:\Users\acer\Documents\Tencent Files\664137588\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0429_152202.jpgC:\Users\acer\Documents\Tencent Files\664137588\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0429_1522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