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思维暗箱,点亮思维火花——记五年级语文4月份备课组活动
发表日期:2025/4/29 15:29:03 作者:朱欣慧 有165位读者读过
打开思维暗箱,点亮思维火花
——记五年级语文4月份备课组活动
一、主题:点亮思维火花-以组内课《跳水》为例
本单元围绕“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历史故事《田忌赛马》,外国小说《跳水》。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个是阅读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本内容理解”,一个是写作要素“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单元的命题作文是“神奇的探险之旅”,借助人物、场景、装备以及险情等提示,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写具体。
二、活动方案:
主题研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了一次关于“点亮思维火花”的研讨。(40分钟)
三、活动安排
时间:集备:2025年4月22日 上课:2025年4月28日
地点:集备:美术教室 上课:五年级4班
活动对象:五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形式:集体备课+主备老师上课+课后备课组交流与反馈
四、活动流程
这次备课旨在通过集体智慧,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课文中人物行动背后的理性思维过程。
备课之初,首先由主备教师李晨老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单元知识的初步架构,确保大家能快速把握教学要点。随后的备课环节中,我们团队以此为基础,深挖教材内涵,通过全面而细致的解析及热烈的交流,共同探讨每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之后达成了一致见解:从本单元的三个故事的内容来看,既有质疑“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让楚人无言以对的路人,又有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让田忌转败为胜的孙膑,还有在危急时刻用枪逼孩子跳水,让孩子转危为安的船长,体现的是人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理性智慧。因此,这里的“思维”指的是以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为主的理性思维,而非以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为主的感性思维。。从阅读角度来看,三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都指向人物言行背后的“因果关系”,就要了解人物言行背后的思维过程。通过对课文的精准教学,让学生能更好的可以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
在针对《跳水》一课的深入讨论中,老师们展现了高度的专业性和团队协作精神。以下几点是他们在交流中提出的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汇总:
老师们强调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故事的因果的了解,设计课件演示、情境再现、思维导图等方式,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从中找出人物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标记、关键段句、互相讨论等方式,了解危机是如何产生的,猴子、水手、孩子,三者互为因果。
在分析船长的大爱时,老师们一致认为应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船长的语言,感受船长的“快、准、狠”背后是对孩子满满的爱,正因为冷静果断,有大爱才会“狠心”。通过这样集思广益的过程,老师们不仅针对《跳水》一课形成了更加完善和创新的教学策略,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专业成长,共同提升了教学质量。
然后由主备人李晨老师进行上课反馈。《跳水》这节课李晨老师精准抓住课文核心,围绕关键问题:谁把孩子一步步推入险境的?深入剖析危机产生的原因,有猴子的“逗”,故意摘了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边爬边逗,猴子的“逗”让孩子产生了冲动;有水手的“笑”,开始笑猴子,后来笑孩子被摘帽子,又笑孩子拿猴子没办法,水手的“笑”让孩子丢了面子;有孩子的“气”,从开始的哭笑不得到后来的气得脸都红了,直到气极了,孩子的“气”让他自己失去了理智。感受猴子的放肆,孩子的生气。了解危机是如何产生的,猴子、水手、孩子,三者互为因果。体会作者设计的精妙,是故意制造的一个危机。
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初步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了解人物彼此的因果关系。课堂呈现基本符合集备时的预期效果。
课后五年级全体老师针对李晨老师上课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自己的听课笔记。通过这次研讨,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对“思维的火花”主题下,“如何点亮思维火花”有了基本把握。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内容的筹备,更是一次教师间智慧碰撞与经验交流的盛宴。通过集思广益,教师们为有效实施“神奇的探险之旅”习作例文单元的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引领学生们点亮思维的火花,进行更多的思维碰撞。
( 拟稿人:朱欣慧 拍照人:朱欣慧 排版人:朱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