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英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记五年级3月份语文备课组活动
发表日期:2025/3/31 9:39:28 作者:李晨 有156位读者读过
走进英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记五年级3月份语文备课组活动
一、主题:聚焦革命题材,感悟英雄品质
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以“责任”为主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祟高精神。三首古诗中,有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有企盼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还有忽闻评叛捷报的狂喜之情;《青山处处埋忠骨》体现了毛主席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军神》表现出刘伯承意志如钢的英雄气概;《清贫》则展现出方志敏舍己为公的崇高美德。学生在本单元不是第一次接触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但是本单元要求学生的体会更加多元,包含体会人物的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需要学生对人物内心体会更加丰富、细腻、深入。因此教材也极具针对性地在每一篇课文的课后设计了多角度的练习活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这一阅读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让学生从例句出发,在体会人物的内心后选择情景仿写。习作以“他__了”为话题,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当中,尝试从多个角度具体描绘人物的表现,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本次备课组活动围绕五年级下册第11课《军神》展开,旨在通过集体研讨优化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刘伯承将军的钢铁意志,传承红色精神。
二、活动方案:
主题研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了一次关于“走进英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研讨。(40分钟)
三、活动安排:
时间:集备:2025年3月18日 上课:2025年3月28日
地点:集备:美术教室 上课:五年级5班
活动对象:五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形式:集体备课+主备老师上课+课后备课组交流与反馈
四、活动流程:
主备人李国庆老师从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说课,在教学目标方面应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军神”的精神内涵;在创新设计方面指出采用“情境还原法”,通过角色扮演、手术场景模拟等活动增强体验感;在作业设计方面采用布置“我给刘伯承写颁奖词”的拓展任务。
组内教师积极献计献策:陈文燕老师建议补充淮海战役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语境;郭芳老师提出运用“疼痛等级量表”的直观方法,让学生体会手术时的巨大痛苦;朱欣慧老师分享通过对比阅读(普通病人VS刘伯承)凸显人物特质的思路。
李国庆老师执教《军神》一课,呈现三大亮点:情境导入:播放战地医院纪录片片段,创设历史情境;细节品读:聚焦“抓破白床单”“数刀数”等关键细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沃克医生态度变化图”;情感升华:开展“假如我是手术护士”的角色代入活动,学生动情分享:“刘伯承的意志力就像钢铁一样!”
课后研讨围绕三个核心议题展开:(1)如何平衡革命题材的严肃性与教学趣味性?李晨老师提出展示“军事家档案”卡片的游戏化设计;(2)长文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聚焦?李蓓老师提出“三幕式”教学法(术前-术中-术后);(3)革命精神如何与当代学生生活产生联结?李国庆老师分享“寻找身边的‘小军神’”活动方案。
四上、五上的课文侧重表现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其他册次的选文相比,情思更加厚重;五下和六上、六下的选文侧重于表现中国人的“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英勇无畏和壮志豪情,与四上、五上的选文相比,情思更加宏阔。所以在本单元,要逐渐加深学生对家国的认知,家国情怀更加深沉。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找到了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生生活的连接点,这次活动让我们看到,革命传统教育可以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下一步要着力解决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革命题材学习中获得成长。未来,备课组将继续探索“红色基因+语文素养”的创新教学模式,让英雄故事真正走进学生心灵。
( 拟稿人:李晨 拍照人:朱欣慧 排版人: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