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两组活动>> >> 正文

我是小小传统文化宣传员——记三年级语文3月份备课组活动

发表日期:2025/3/26 10:13:00 作者:傅贵 有146位读者读过

我是小小传统文化宣传员

——记三年级语文3月份备课组活动

一、主题:集备三下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二、活动方案:

主题研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了一次关于“了解课文在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傅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的研讨。(40分钟)

三、活动安排

时间:2025325

集备地点:办公室    

活动对象: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形式:集体备课+备课组交流与反馈

四、活动流程

首先年级语文备课组利用一节课的时间针对本单元主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在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经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这个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本单元,在精读课《赵州桥》、略读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赵州桥》设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几个自然段的写法。《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IMG_0782

紧接着,三年级语文备课组结合新课标要求,认真钻研教材,针对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进行研讨这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材在第九课、第十课的课后以及语文园地前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提示,提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途径和成果展示交流的方式,活动分为3个阶段:组成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讨论怎样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展示分享,用各种形式展开学习成果。

IMG_0786

最后三年级全体老师在一起针对本年级学情进行预设三年级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把阅读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并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是依靠直观的、具体的内容。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如词卡、图卡、挂图、幻灯片、课件等等。教学实践证明,越是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最明显,记忆效果也最好。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愿集体的智慧引领三语走得更远!

IMG_256

(拟稿人:傅贵  拍照人:李雨艳  排版人:孙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