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两组活动>> >> 正文

以文识人 走进鲁迅——记12月份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

发表日期:2024/12/13 14:02:06 作者:叶唱 有296位读者读过

以文识人 走进鲁迅

——记12月份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

一、主题:组内课《少年闰土

第八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课文,前两篇精读课文是鲁迅的作品,后两篇略读课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旨在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世界。值得关注的是,鲁迅的生活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少年闰土》教师提供搜集资料的指向,学生根据要求查找,并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好的故事》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生发对资料的需要,然后借助课后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在预习时要求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有的人》借助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及课外查找到的资料展开学习。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少年闰土》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好的故事》主要用了对比的写法。开头和结尾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中间描绘了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反映出作者开朗的心境。两种截然不同的情调和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厌恶。《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有的人》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做真正有价值的人。本单元习作要求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回忆,并通过回顾印象深刻的场景,唤起其内在情感。教学时应围绕语文要素,逐步落实。

二、活动方案:

主题研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了一次关于“以文识人,走进鲁迅”的研讨。(40分钟)

三、活动安排

集备时间:2024年12月6日    地点: 美术教师(三)

上课时间:2024年12月13日    地点:六年级2班

活动对象: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形式:集体备课+主备老师上课+课后备课组交流与反馈

四、活动流程

2024年126午,南京市觅秀街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在举行了一次以以文识人,走进鲁迅”为主题的备课组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入探讨六上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序推进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提高课堂效率。

主备人叶老师对六上第单元的教材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她从单元的整体结构入手,分析了每个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并且分析了每一课的教学重难点少年闰土注重感受“新鲜事”的有趣,以及“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好的故事》理解文章的象征含义,“梦境”象征着美好的生活,“昏沉的夜”象征着黑暗的现实;《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感受鲁迅关心他人与社会的品质;《有的人》感受鲁迅爱国为民的伟大精神。接着叶老师分享了她的教学设计。在互动讨论环节,老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经讨论,年级组老师认为本单元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之前要辅之以鲁迅的生平资料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人物的思想与精神。

    IMG_256IMG_256

接着由主备人叶老师执教《少年闰土》进行上课反馈。叶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资料导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鲁迅以及他生活的年代背景,由此直面鲁迅的文字,感悟鲁迅的思想以及精神,从而进入到《少年闰土》的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先初步解决课文当中有难度的生字词,再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的闰土”和“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在相处的过程中闰土给我讲了很多新鲜事,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感受这些“新鲜事”的有趣,闰土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以及“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课堂的最后,拓展阅读鲁迅的《野草》,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IMG_256IMG_256

课后,六年级全体老师针对叶老师的课堂情况进行了分析,交流了备课时研讨的内容是否得到有效落实,讨论了需要修改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更为完善的组内教学参考样本。

IMG_256IMG_256

本次备课组活动不仅加深了老师们对六年级上册第单元“走进鲁迅”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在有效的集体备课基础之上,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日渐出色,能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人物、感受当时的背景,课后也能积极主动拓展阅读,这次集体备课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拟稿人:叶唱 拍照人:汪斯雯  排版人:叶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