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 讲好神话故事——记四年级语文10月份备课组活动
发表日期:2024/10/11 15:21:59 作者:蒋文娟 有453位读者读过
传承中华文化 讲好神话故事
——记四年级语文10月份备课组活动
一、主题:组内课《精卫填海》
本单元以神话组织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之后,第三次以文体组织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其中《精卫填海》是文言文。这此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的经典,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神奇想象,还能感受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勇于献身的盘古、坚韧执着的精卫、勇敢不屈的普罗米修斯和甘于奉献的女娲。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也是为本册第七单元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准备。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围绕该要素进行了精心编排:《盘古开天地》要求学生讲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普罗米修斯》要求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女娲补天》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后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列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这些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应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热爱、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比较开阔的文化事业与一定的文化底蕴。《精卫填海》是我国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选自《山海经》。课文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
二、活动方案:
主题研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了一次关于“传承中华文化 讲好神话故事”的研讨。(40分钟)
三、活动安排
集备时间:2024年10月8日 上课时间:2024年10月10日
集备地点:美术教室(二) 上课地点:四年级4班
活动对象:四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形式:集体备课+主备老师上课+课后备课组交流与反馈
四、活动流程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结合新课标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由主备人蒋老师先明确备课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了解课文的编排意图,确定教学难点,然后从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措施等方面深入探讨,商议具体教学措施等方面进行单元备课。在交流中,大家集思广益,分别陈述各自的见解和方案,针对主题,结合课标和教材特点,认真研究,最后整合教学智慧,达成教学共识。
张尹老师首先以“看图猜故事”的小游戏为导入,引出《山海经》,带着孩子们了解了中华文化古籍,这样一改学习古文枯燥无味的现状,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积极性,让学生能自觉的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接下来的生字认读、书写环节,张老师稳扎稳打,孩子们也学得扎扎实实。文言文重在朗读,张老师利用层层递进的朗读帮助孩子们熟悉课文、读好课文,最后熟读成诵。文言文学习的任务前置与课上的“花式”诵读就尤为重要,既能帮助学生读出韵味,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自主学与互相学配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通过梳理故事内容,根据起因、经过、结果串讲故事,最后加上合理的想象生动讲述故事。在评选“神话故事王”的活动中,孩子们越说越有趣,越说越生动。将对女娃形象的想象,对精卫如何填海的想象都融入到所讲述神话故事内容中。这样不仅把课内外有机地联系起来,还扩大了教学资源,构建了开放的语文课堂,使新课标的精神得以体现。
随后的评课环节,首先上课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意图进行了阐述。接着大家对本节课所呈现的优点、亮点给予了肯定,同时,就这堂课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课堂内容的把握,要经得起上课的考验,文本的解读,要深入细致,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这次主题研讨,我们以新课标精神为研究观察点,落实语文单元要素教学,这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大有裨益。
(拟稿人:蒋文娟 拍照人:房全羽 排版人:周晓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