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两组活动>> >> 正文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记10月份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

发表日期:2024/10/14 15:04:47 作者:朱欣慧 有570位读者读过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

——记10月份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

一、主题:组内课《牛郎织女(一)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间故事”为主题编排的。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篇文章组成,另外还有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习作“缩写故事”、“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都是紧紧围绕民间故事展开

显然,本单元对于“复述”而言,学习的生长点主要是“创造性”。结合《猎 人海力布》的课后题“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牛郎织女(一)》的课后题“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况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及“口语交际中提到的“丰富故事的细节和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等把故事讲生动的方法,我们发现要想掌握这一技能,学生需要在原有复述经验的基础上,掌握“变换角色”“增添情节”“变化情节顺序”等创造性复述的具体方法。

二、活动方案:

主题研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了一次关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的研讨。(40分钟)

三、活动安排

集备时间:20241010     

集备地点:美术教师(二)    

上课时间:2024年1011

上课地点:五年级1

活动对象:五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形式:集体备课+主备老师上课+课后备课组交流与反馈

四、活动流程

首先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利用一节课的时间针对如何利用课文教授创造性复述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在交流讨论中,教师们对学情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五年级学生接触过很多故事,也学过怎么去复述故事。而“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是本单元新出现的表达训练要素。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创造性的去复述故事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学生只是在复述中尝试进行一定的创造即可,教师对此不应提过高要求。

IMG_8461

IMG_8536

紧接着,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结合新课标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由主备人郭老师先明确备课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了解课文的编排意图,确定教学难点,然后从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措施等方面深入探讨,商议具体教学措施等方面进行单元备课。在交流中,大家集思广益,分别陈述各自的见解和方案,针对主题,结合课标和教材特点,认真研究,最后整合教学智慧,达成教学共识。

综合考虑单元人文主题和读写训练意图,单元学习目标梳理如下。

学生将知道

1.什么是民间故事。

2.民间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3.民间故事是老百姓创造的,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播。

4.民间故事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获得新的生命力。

学生将理解

民间故事表达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学生将能够

1.阅读不同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发现同与不同。

2.能够创造性复述和缩写民间故事。

3.借助皮影、动画、戏剧等多种形式,赋予民间故事新的生命力。

然后由主备人郭老师进行上课反馈。郭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围绕“童年—成人—成家”的过程,用小标题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来让学生迅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把握。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感受作者是怎样把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写具体的。以课文为范例了解把故事说具体的方法,可以增加细节,进行合理想象,为后续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做准备。学科网 zxxk.com有了方法的引领,郭老师结合了语文园地的内容让学生说说牛郎和织女相见相识的情节进行练习,效果较好

11DD437766605A8BE08AB4E27A31D32A(20241011-215725)43FFC34A6626EECEFF7EC95E4221C627(20241011-215725)

IMG_8572

课后五年级全体老师针对郭老师上课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大家交流备课中提到的目标有没有达成。通过这次研讨,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有了一定的想法和策略。本单元的单元要素的落实是循序渐进的,首先是《猎人海力布》小练笔“简要介绍‘ 海力布’这块石头的来历”,继而到《牛郎织女(一》的课后题“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最后到习作中的“缩写故事”。

分析过后,我们发现创造性复述和缩写都需要保留故事的原型,也都需要有自己的思考与创造。但前者可添、可减、可变,着力在故事的新鲜感和生动性.上。而后者只可减不可添,着力在故事的完整与简洁上。但它们都在.变与不变中。之后我们备课组将继续发挥组内教师的力量,使我们的集体备课更加高效、更加适用于一线课堂。

( 拟稿人:朱欣慧  拍照人:朱欣慧 排版人:朱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