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两组活动>> >> 正文

读中想象画面 感受天下奇观——记四年级语文9月份备课组活动

发表日期:2024/9/5 10:54:06 作者:蒋文娟 有287位读者读过

读中想象画面 感受天下奇观

     ——记四年级语文9月份备课组活动

一、主题:组内课《观潮

四上第一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观潮》写钱塘潮这一“天下奇观”,在潮来潮去中展现了一幅幅雄奇多姿的画卷;《繁星》描绘了作者眼中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满天繁星;现代诗《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倦鸟归巢和红霞满天的美景,《花牛歌》描绘了草地里悠然自得的花牛。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二年级时已经提出过“读句子,想象画面”的学习要求;三下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本单元则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这样的阅读方法。如何边读边想象画面?本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提示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时,调动多种感官,不仅要能“看”到样子,还要能“听”到声音,“闻”到味道……

《观潮》作为本单元首篇课文,为落实“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写作顺序,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二、活动方案:

主题研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了一次关于“读中想象画面 感受天下奇观”的研讨。(40分钟)

三、活动安排

时间:202493

地点:集备:音乐(二)     

上课:四(2)

活动对象: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形式:集体备课+主备老师上课+课后备课组交流与反馈

四、活动流程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结合新课标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由主备人蒋老师先明确备课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了解课文的编排意图,确定教学难点,然后从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措施等方面深入探讨,商议具体教学措施等方面进行单元备课。在交流中,大家集思广益,分别陈述各自的见解和方案,针对主题,结合课标和教材特点,认真研究,最后整合教学智慧,达成教学共识。

C:/Users/ASUS/Desktop/课前.JPG课前

C:/Users/ASUS/Desktop/记录.jpg记录

这节课,蒋老师围绕两个学习活动“观潮顺序我梳理”“盼潮场景我想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学习。在活动一中,通过朗读、思考、圈画等方式,师生共同梳理写作顺序。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蒋老师借助“资料袋”和“知识胶囊”,引导学生探究观潮时间和选点的秘密。在活动二中,学生按照“勾画词句,想象画面”“语言描述,再现画面”“感情朗读,展现画面”循序渐进的方式,品读体会潮来前钱塘江大潮平静宽阔的景象和人们翘首盼潮的心情。蒋老师的课堂干净利落,教学板块清晰,节奏层层推进。整节课,学生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钱塘江大潮;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过程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自然之美。

C:/Users/ASUS/Desktop/上课.jpg上课

C:/Users/ASUS/Desktop/听课.jpg听课

课后,四年级语文组全体老师聚在四楼音乐教室对本堂课进行评价,周晓艳老师、陈明珠老师以及张尹老师进行了点评;接下来,教师们分别结合前置的课堂观察点各抒己见,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提出了调整建议,形成了再教设计,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同一课堂;最后,在场领导从更高层面上统观全局,提出了适宜授课教师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让老师们受益匪浅。通过教研讨论,老师们丰富了教学方法,取长补短,优化教学方式,解决了所面临的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建立起教学理念与自身教学行为之间的联系,逐步做到知行合一。

C:/Users/ASUS/Desktop/研讨.JPG研讨

C:/Users/ASUS/Desktop/IMG_2773.jpgIMG_2773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在这场温暖的教研修行中,我们都是努力前行的行者,捧着初心,砥砺深耕,方能笃行致远。此次活动,给了我们搭建互动的交流平台,不仅教师在教学上充分准备,引领学生走到课堂中央,师生都有很好的学习体验,而且老师们通过不断地研讨交流,提升了自己教学技能。希望三年级语文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继续创造辉煌!

 (拟稿人:蒋文娟  拍照人:张尹 排版人:陈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