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觅秀街小学五年级数学备课组4月份活动
发表日期:2024/4/24 4:09:24 作者:方馨 有434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觅秀街小学五年级数学备课组4月份活动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集体备课活动方案
一、集体备课主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二、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
2024年4月17日,五数办公室。
三、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五年系统的数学学习,掌握了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但是还有小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问题:基础比较差,对基础知识、概念、理念缺乏深刻理解,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作业的正确率低。故本学期的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后进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求使他们乐学,愿学,整体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提高。
教材分析:
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策略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等策略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转化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问题变成旧问题。
四、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三定:定集体备课课题,定主讲人,定上课人。
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
五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方法、备练习。
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时间:每次备课不低于40分钟。
纪律:所有数学教师均需参加备课组活动。不得迟到、早退。集体备课期间,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五、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1、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
2、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主备人备课→集体备课→主备人修改→备课组长定稿→审核→上课→教学反馈。
3、主讲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所备课时在单元的地位及前后联系,课时教学目的,三维教学目标,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4、年级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己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集体备课时,除主讲人做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5、信息反馈。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六、活动总结
活动后及时反思总结,注重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活动材料】
活动记录表
2.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转化
课件出示例1图形。
教师:··幅图的面积大小你能直接告诉我吗?
(1)引导猜测:那请您猜猜看,这两幅图的面积谁大谁小?你觉得这两幅图形的面积相等吗?(学生猜测)
你会想办法来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吗?(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3)交流反馈验证情况。
学生口述过程,教师配以课件演示。(可能有的方法是:数格子和转化成长方形比较。)
追问:(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的半圆进行平移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2)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个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4)课件再次演示“转化”过程。
边演示,师生边共同叙述转化过程:把半圆向下平移5格后第一幅图转化成了长方形;把左右两个半圆旋转180度后第二幅图转化成了长方形;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所以两幅图的面积就相等。
(5)小结转化方法
追问:在2副图变化的过程中,他们什么没有发生变化?(面积)什么发生了变化?(形状)
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两幅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面积不变的长方形后来比较大小,就是运用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做“转化”。这里把两幅不熟悉的不规则图形都转化成规则的图形长方形更容易比较大小(板书:化不规则为规则。)。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在合作交流中寻找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探索交流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做了演示和系统讲解,使学生对图形的具体转化方法获得清晰的认识,感受转化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策略。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明确转化的目标,探讨转化的具体方法,使问题的解决得以落实。
二、回顾举例,体验“转化”
1.教师:··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转化的策略,你能开动脑子回忆一下吗?把你想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一比,那个小组回忆出的最多。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生可能会说:1.推导三角形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2.推导梯形时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3.推导圆面积时,把圆面积转化成长方形。4.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5.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等等。6.推导圆柱的体积时,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推导的过程,并课件相应演示推导过程。
教师:··些新知识的时候有个共同点是什么呢?引导得出:通过转化把新知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板书:化新知为旧知
(这一环节的设计,提供了有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材料。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经验的关联程度越深,就越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已有的认识经验的激活程度越高,越容易实现新知识的个性化学习。)
师:我们除了在图形变化中运用转化,在计算中也同样适用。
2.课件出示练一练1(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比较简单?(2)同桌交流各自的思考方法。
(3)独立完成在书上,教师巡视检查作业情况。
(4)全班交流,指名口答时。教师课件演示线段的移动。强调把第二幅图转化成长方形后,周长不变。
四、拓展运用,提升转化
谈话:在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有时我们也可以用“转化”的策略思考问题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些。
3.教师研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