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两组活动>> >> 正文

南京市觅秀街一年级数学4月备课组活动

发表日期:2024/4/30 8:09:59 作者:朱贺 有355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觅秀街一年级数学4月备课组活动

(2023-2024学年度第学期)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集体备课活动方案】

一、集体备课主题

元角分

二、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

2024.4.28 录播教室

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三定:定集体备课课题,定主讲人,定记录人。

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

四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方法。

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时间:每次备课不低于40分钟。

纪律:集体备课期间,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不得迟到、早退。

四、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1.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

2.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主备人备课集体备课主备人修改备课组长定稿审核。

3.主讲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所备课时在单元的地位及前后联系,课时教学目的,三维教学目标,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4.年级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己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四统一,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集体备课时,除主讲人做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5.信息反馈。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五、活动总结

活动后及时反思总结,注重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bc1863c68f71b244a5517c75b451e26f

集体备课资料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66-67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和进率,学会简单的购物。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例1通过商场的图片引出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分别出示了1元、1角、1分的纸币及硬币引出人民币的单位,通过买东西时不同的付钱方式引出它们之间的进率。例2则在此基础上辨认面值5角、5分、2分的人民币并换币,进一步加深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想想做做安排了4道练习,在一系列换钱和模拟购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人民币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以及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1)通过师生交流谈话、教师课件出示情境图认识人民币,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通过虚拟购买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1)通过课程学习,感受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爱国、爱护人民币、乐于助人等品质。

(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乐趣,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初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V$JO(W{]AI~4T9~}PSA3NKM课件、人民币学具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还记得这张照片是我们参加的什么活动吗?(爱心义卖)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班小朋友准备了很多东西进行售卖、捐赠。我们也去其他班的摊位上买到了很多东西。买东西需要什么呢?

2.小结: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在我们国家叫人民币。泰国的钱叫泰铢,韩国的钱叫韩元,美国的钱叫美元,英国的钱叫英镑,这是我国古代不同朝代的钱,这是我们的第四套人民币,这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课件播放介绍)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学校近期组织的爱心义卖活动,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欣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钱币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在谈话中揭示课题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新知

(一)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1. 介绍人民币

人民币上面有什么呢?我们怎样知道它是谁呢?(以1元纸币为例)

预设:有数字、有头像、有汉字、有照片、有毛主席头像、国徽……

师:国徽,代表着我们的祖国,我们要爱护、保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大多都能够认识人民币的面额是多少,但没有经过系统的观察,在交流过程中着重介绍国徽,目的是让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爱国的教育。

  1. 分一分

同学们的桌子上有一堆人民币,你能给他们分一分吗?

生l: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硬币分一类。

小结:根据人民币的材料来分,纸币就是纸做的人民币,硬币是金属做。

生2:。我们把长方形的分成一类,圆形分成一类。

小结:根据我们第二单元学习过的图形来分类。

生:3:。我们根据上面不同的汉字,把元的放在一起,角的放在一起,分的放在一起。

小结:这种分法是根据人民币的单位来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

生4:把所有100的放在一起,50的放在一起,20的放在一起……

小结:币值相同的放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给人民币分类的过程,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材料、形状等。

  1. 辨一辨

你能快速找到1元、1角、1分、5角、 2角吗?

师拿学具展示,口述错误的币值,学生纠正。

你能将面额大于1元的人民币整理出来放在一边吗?

交流:辨别人民币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

小结:辨别人民币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汉字来区别人民币的面值。还可以看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颜色、数字等,最主要的是看数字后面的单位。

  1. 我会付款

我们认识了人民币,那你能正确付款吗?

完成教材67页想想做做第一题。

【设计意图】整理出面额大于1元的人民币,主要是后期购物方便学生付款。对于生活中一些不常见的2角、2分,通过辨别和习题加深他们的印象,能够做到正确识别人民币。

(二)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老师手里面有一个笔记本,售价是1元,如果你来买,用你留下来的人民币你准备怎样付1元钱?

预设:

生:直接付一元硬币(纸币)。

生:付两张(枚)5角的。

生:付10张(枚)1角的。

生:付5张(枚)2角的。

生:付1张(枚)5角的,1张(枚)2角的,3张(枚)一角的。

根据学生的付法,及时提问:为什么这样付,能说一说理由吗?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什么?

预设:1元=10角

师:我们知道了1元=10角,10角=1元,那1角又等于多少分呢?1元等于多少分呢?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一些购物的经验,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元角分的进率关系,所以在此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准备怎样付钱?,通过不同的学生提出自己的付款方案,让其他学生体会到付款的多样性,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课件展示并板书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让新知在购物情境中生成。

三、模拟购物

  1. 认识人民币

在购物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是否能够正确识别人民币,是否会换钱。(教材67页例2)

  1. 数钱

同学们能够正确识别人民币,也能够正确换钱,请大家帮老师数一数,我这里有多少钱呢?(想想做做2)第二幅图的8角是怎么来的?

小结:把几元和几角合起来,就是几元几角。注意人民币后面的单位。

  1. 我会买东西

分批出示四种学具,说一说可以怎样付钱。

交流明确:1元钱可以买价格是1元的商品,也可以买价钱低于1元的商品。

【设计意图】模拟购物环节设置了3关,分别考察学生是否正确识别人民币,是否知道人民币的进率,经历当售货员和顾客的过程,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学会与同桌合作,积累购物体验,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IMG_8588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在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开展的。三月中旬本校举办了爱心义卖活动,每个班级的孩子都精心准备了物品和人民币,物品的标价1元-20元不等,学生已经有初步购物的经验。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停留在一个肤浅的认识阶段,不少学生习惯说。因此我在教学中,先设计一个观察1元纸币的人民币为例,通过交流,学生能够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人民币上有什么,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重点是了解面值,注意数字和单位。后面的分类环节、老师出示5角却说5元口述错误币值环节学生就游刃有余了。

对于人民币之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基础的换算,因此本节课放弃了直接出示进率的教学过程,而是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你怎么付1元钱,通过第一个学生的引导,其他学生也不甘落后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极大调动了课堂的参与度,从而明确1元=10角。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极少接触到实物,我在课堂上提出来支付宝、微信上抢到红包几分钱的例子,角和分之间的进率先让学生猜测再出示,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接下来我设计了我会换钱我有多少钱我会买东西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模拟购物、同桌合作交流中进一步掌握进率的关系。

本节课对于时间的把控还需要注意,在我会买东西环节只分享了3个物品的几种购物,最后一个1元2角因为时间关系留给学生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