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两组活动>> >> 正文

“数与代数”模块领域的评价性教学探究

发表日期:2024/4/8 10:13:11 作者:李芳芳 有580位读者读过

3月份数学教研组活动


【主题】

数与代数模块领域的评价性教学探究

【活动方案】

一、目标

1、通过开展对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2、结合本校现有中低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围绕“数与代数模块领域的评价性教学探究的主题,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着力点,切实解决低中级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建立“教研、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型、学习型、讨论型的教研氛围。

活动时间

2024325

活动地点

授课听课评课:南京市觅秀街小学五(6)班(韩雨婷老师执教)

教学沙龙研讨:南京市觅秀街小学报告厅(数学教研组)

参加对象

所有数学教师及教务处全体成员

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的实际情况,通过观摩课和数学组的教学沙龙研讨,开展“数与代数模块领域的评价性教学探究为主题的评课活动,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教老师指出优点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研讨记录

IMG_256

其他过程性材料

一、授课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南京市觅秀街小学   韩雨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八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学生在构建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 学生在解释实际情境中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等活动中,发展数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应用价值。

  4. 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复习导入

师:三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你能结合这幅图说说你对分数的认识吗?(强调并板书:平均分)

二、教学新授

  1.   认识单位“1

1出示例1主题图: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的含义。

提出要求:先填写,再选择一幅图同桌说说分数的含义。

反馈交流:指名说出每个分数的含义。(板书分数以及表示每一份的分数)

2提问:这儿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小结: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板贴:一个物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作单位“1”。(板书:单位“1”)

追问:4幅图中的分数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

     生活中,还有哪些量可以看作单位“1”进行平均分的?

  1.   分数的意义

1你能用单位“1”说说这几个分数的含义吗?

2谁能把这4句话归纳成一句话,概括一下这4个分数表示的意思。(同桌说一说)

3揭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揭题:分数的意义)

4巩固练习:说出下面分数的意义。    

              五年级一班学生中,会打乒乓球的占

                 一节课的时间是 小时      

  1.   分数单位

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提问:这些分数单位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 的分数单位是? 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提问其余的分数的分数单位等)

3练一练:抢答

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三、练习内化

  1.   数轴上表示分数

1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整数可以表示在数轴上,其实分数也可以表示在数轴上。把0~1这一段看作单位“1”,你能准确找到 的位置吗?它是由哪个分数累加而成的?

2根据这样的经验,你能找到的位置吗?它又是由哪个分数累加而成的?在哪儿呢?里面有几个

3每个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与它相对应的点,用小数表示?呢?这些小数又是由哪个小数累加而成的。

4小结并出示:华罗庚:数起源于数。

  1.   (出示练习):

1小红分到(   )个月饼。(板书:计数需求)

小红分到的月饼是整个月饼的(      )。(板书:表达关系)

小明分到的月饼是小红月饼的(    )。

小明分到(     )个月饼。

小明分到的月饼是整个月饼的(      )。

组织比较:表示的都是小明分到的月饼,为什么表示的分数不一样?(单位“1”不同,所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2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

提问:同样是,为什么被涂色桃的个数不一样?

四、畅谈收获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思维突破,从生活中的1指引到生活中“1”,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有很多事物组成的一个整体。二是揭示单位“1”这样的“1”在数学上可以用来计量大小,因此这样的“1”,我们叫它单位“1”。三是沟通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整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四概括分数的意义,真正帮学生实现对分数意义的抽象与建构。

一、突破难点,正确理解单位“1”。

我们平时在教学单位“1”的时候,直接介绍单位“1”,至于为什么叫单位“1”,却没有进行深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是一带而过。这样的教学从自然数1表示一个个体,到过渡到一个整体,再到过渡到一个抽象的“1”,而且过渡到2个“1”是2,4个“1”是4,此时的“1”已经变成了一个计量单位,故我们帮它取名字叫单位“1” 。这样的教学比较直观和自然。

二、利用数轴,培养数感。

每次教学一类数后,教材都会有这样的`练习内容:在数轴上正确表示数的位置。分数在数轴上表示,教材一直以来让学生通过数轴上的把“ 1” 的平均分,得到填上具体的分数。我先通过把单位“1”平均分填上分数后,再让学生再去找2,找3,通过一个自然数学1把分数和整数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潜意识中形成了分数与整数关系的初步表象。

三、精心设计、建构新知。

教材把分数的意义直接总结归纳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而在这一节课上我通过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总结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正确用分数来表示,既要关注单位“1”,也要关注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以及表示的份数,在此基础上顺势画了一条分数线就得出了分数的意义。这样避免了学生的机械记忆,又使学生印象深刻。

但是反思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也发现有很多不足之处:

1、对学情估计不足。我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分数,虽然不能正确地来表达每个分数的意义,但根据涂色部分用分数表达应该是可以的,但在课中缺发现一部分学生对于如何用分数正确地来表示涂色部分,还是一知半解,在课前还是要进行适当的练习,给学生一个预热分数的过程。

2、分数单位的教学比较单薄。分数单位就是表示其中一份的数,表达形式就是几分之一。我自认为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时比较忽视,设计相应的练习也比较少。但是在教学时发现,有部分学生从整数的计数单位转换到分数的计数单位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相应的练习还是需要的,让学生充分感知不同的分数,它的单位也是不同的。

总之,通过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源,我们的教学之本,只要我们合理地利用教材,并适当大胆地跨跃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另一片更大的天空。今天我在课堂上做了大胆的尝试,虽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的效果。但是丰富自己的数学内涵,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深入浅出读懂数学教材,是我今后的追求。

二、其他相关照片

IMG_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