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两组活动>> >> 正文

学会借助插图,想画面说过程----记3月份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

发表日期:2024/3/18 13:26:15 作者:包书培 有473位读者读过

学会借助插图,想画面说过程

——记3月份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

一、主题:组内课《千人糕

本单元围绕“关爱”这个主题编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3篇课文,这3篇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和反映了“关爱”的含义。《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以诗歌问答的形式,介绍了雷锋的先进事迹,体现了雷锋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千人糕》则通过强调普普通通的米糕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也从侧面看出文中父亲对儿子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正是舐犊情深的表现,是父母之关爱;《一匹出色的马》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家庭的一项温馨的郊游之旅,平凡的视角、普通的家庭生活,却因为一家四口充满爱与幸福的对话显得感情真挚,体现了家人之间不同的关爱。

二、活动方案:

主题研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了一次关于“学会借助插图,想画面说过程的研讨。(40分钟)

三、活动安排

时间:2024年3月15日

地点:集备:二语办公室    

上课:二(1)

活动对象: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形式:集体备课+主备老师上课+课后备课组交流与反馈

四、活动流程

首先年级语文备课组利用一节课的时间针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年级孩子对于生活实际了解的较少对于事物制作的具体过程并不是很了解。针对这些问题组内每个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上课伊始,常老师通过“糕”字引出生活中的糕有什么?同时引申到南京的梅花糕,大大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糕有一个初印象。

在教学时,常老师通过提出问题“什么是千人糕为什么叫千人糕?”入手,注重启发学生头脑中旧有的知识,在学习课文时,注重同学生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让语文学习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C:/Users/65677/Desktop/集体1.jpg集体1C:/Users/65677/Desktop/集体2.jpg集体2

紧接着,二年级语文备课组结合新课标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由主备人常老师先明确备课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了解课文的编排意图,确定教学难点,然后从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措施等方面深入探讨,商议具体教学措施等方面进行单元备课。在交流中,大家集思广益,分别陈述各自的见解和方案,针对主题,结合课标和教材特点,认真研究,最后整合教学智慧,达成教学共识。

C:/Users/65677/Desktop/研讨.jpg研讨

然后由主备人常老师进行上课反馈。常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一步步的引导,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首先进入角色,然后扮演角色,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表达,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C:/Users/65677/Desktop/教师1.jpg教师1C:/Users/65677/Desktop/后排1.jpg后排1

听课2C:/Users/65677/Desktop/听课1.jpg听课1

课后二年级全体老师在一起针对常老师上课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大家交流备课中设计的课堂重点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

C:/Users/包书培/Desktop/研讨.jpg研讨C:/Users/包书培/Desktop/研讨1.jpg研讨1

通过这次研讨,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在“学会借助插图,想画面说过程”有了基本把握。发现孩子们越来越进入状态了,能抓住关键词理解句中意思,同时也知道一词多义在不同的语境中,词语相同但是所表达的意思又有很大的区别。在教学中对训练表达的把握上,应该再提供多种表达机会,创设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教与学是一个彼此相长的过程,之后我们备课组将继续发挥组内教师的力量,使我们的集体备课更有意义

 

(拟稿人:包书培  拍照人:包书培  排版人:包书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