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两组活动>> >> 正文

科技探秘,从好奇出发----记四年级语文3月份备课组活动

发表日期:2024/3/12 13:55:28 作者:李蓓 有534位读者读过

科技探秘,从好奇出发

——记四年级语文3月份备课组活动

一、主题:组内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本单元与自然、科技有关,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是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的延伸。四年级上册要求“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已初步掌握这一阅读策略。在学完《琥珀》这篇课文之后,学生能初步尝试提出问题,并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等方法自己解决问题《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文章,介绍了恐龙的一支向鸟类演化的过程。文章语言活泼且不失严谨,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又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二、活动方案:

主题研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了一次关于“科技探秘,从好奇出发”的研讨。(40分钟)

三、活动安排

时间:2024311

地点:集备:四年级语文办公室    

上课:四(5)

活动对象: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形式:集体备课+主备老师上课+课后备课组交流与反馈

四、活动流程

首先年级语文备课组利用一节课的时间针对学生如何才能在阅读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年级孩子了解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对薄弱,针对这些问题组内每个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紧接着,四年级语文备课组结合新课标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由主备人李老师先明确备课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了解课文的编排意图,确定教学难点,然后从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措施等方面深入探讨,商议具体教学措施等方面进行单元备课。在交流中,大家集思广益,分别陈述各自的见解和方案,针对主题,结合课标和教材特点,认真研究,最后整合教学智慧,达成教学共识。

IMG_20240312_091454

然后由主备人李老师进行上课反馈。李老师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质疑,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如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恐龙是怎么会飞的?怎么变成鸟儿的?是所有恐龙都飞向蓝天了吗?并一一罗列在黑板上, 并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问题自主探究课文找出答案,找到一个问题答案加2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并明确答案。随着学生不断地找到答案,本课的重点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学生就能体会得非常深刻了。在小组汇报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碰撞,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非常好。

C:/Users/wzh/Desktop/Image_1710206119260.jpgImage_1710206119260C:/Users/wzh/Desktop/Image_1710206112625.jpgImage_1710206112625

Image_1710215240133IMG_20240312_114631IMG_20240312_114711

课后四年级全体老师在一起针对李老师上课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大家交流备课中提到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

Cache_-7ba85c7cc772772a.Cache_-542cbeb6fc7a2894.

通过这次研讨,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在“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有了基本把握。所以这节课经讨论在设定教学环节的时候,可以安排了以下五个板块一、紧扣要素质疑,主动探究问难。质疑问难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核心,这也是四年级已经学过的提问策略,大部分孩子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了解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变成鸟类的,正好与课后习题的问题是相吻合。教师可以抓住了这一契机,开始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从开课的质疑,然后引导孩子们品读句子、分享,最后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是自己质疑、发问、探究、解答,这个过程他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呈现。在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解决的是学生解决不懂问题的能力,紧扣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二、搭建学习支架,自主合作学习。本环节教师可以要搭建了以下三个支架,支架一,自主研读课文的方法。首先第一个支架是自主研读课文这个方法从研读,批注,深入文本,在这一个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科普文类文章的时候,知道怎么去学,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学,提问解答,文中去探寻答案。支架二,借助演化图来理解文本,这一环节主要是借助关键词来完成演化图的这一个过程,实现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这一过程既可以理清课文顺序,实现由自我学习到他人讲授,再到整体呈现的学习状态。支架三,创设情境,复述提升。创设情境,拓展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复述演化过程,积累内化语言,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复述课文的性质,而且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最后第三个环节是迁移表达,尝试练笔。本课的课后习题当中有个仿写的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介绍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写作奥秘,总分结构,运用对比强烈的句子来写,再将这种方法迁移到生活中的事物或景物。先学生打开思路,理顺思路,之后再尝试用对比列举的方法来进行练笔。学生运用学过的写作方法迁移运用,从感悟语言到运用语言,让学生思维训练,经历感悟、理解、分析、创造的过程。最后作业布置,课外拓展。课后作业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又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实践运用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能让学生在巩固和内化课文逻辑严密的科学语言的同时,提升原有的思维品质。之后我们备课组将继续发挥组内教师的力量,使我们的集体备课更加高效、更加适用于一线课堂。

 (拟稿人:李蓓  拍照人:朱欣慧 排版人: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