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实践项目化学习”专题学习
发表日期:2023/12/15 16:11:08 作者:张尹 有658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小学道德法治课程标准及指导意见解读
一、主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实践项目化学习”专题学习
习本课的内容围绕“人大代表”展开,设置了“人民选出的代表”“责任在肩,人民在心”“我们是场外代表”三个部分。“人民选出的代表”部分,首先介绍了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和选举的两种基本方式,接着从公民基本权利的角度介绍了选举权的重要性,介绍了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责任在肩、人民在心”部分,首先介绍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情况.借此再次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接着介绍了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人大代表怎样更好地行使职权。“我们是场外代表”部分,则从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角度,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本课的三个部分是按照人大代表的选举、人大代表权利的行使、我们和人大代表共同行使政治权利进行安排的。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和人大代表权利的行使,都是围绕人民是国家主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展开的。对于人民来说,更好地实现当家作主,不但要选好代表,让代表认真履行职责,而且需要充分行使政治权利。
二、活动方案
(一)主题教研
各位教师探讨如何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实践项目化学习”专题”做好课堂教学。
三、活动安排
时间:2023.11.30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活动对象:四-六年级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活动形式:教学研讨
四、过程性材料
本次教研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实践项目化学习”专题”,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可能做到让人人都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为此,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通过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挑选出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人大代表代表自己讨论、决定国家和社会事务。这是一个神圣的过程和权利,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社会性开始萌芽,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事务感兴趣,对于社会百态和国家常务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质疑能力,却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支撑。六年级的学生收看时事新闻并不多,所以人大代表的选举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是由于他们已经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参与过选举,比如选举三好学生等活动,具备一定的民主性。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