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9月备课组活动
发表日期:2023/10/9 16:12:57 作者:徐璐 有493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觅秀街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课组9月份活动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活动方案
一、集体备课主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二、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
2023年9月3日,2号楼四层西办公室。
三、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分析:学生经过五年系统的数学学习,掌握了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但是还有小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问题:基础比较差,对基础知识、概念、理念缺乏深刻理解,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作业的正确率低。故本学期的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后进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求使他们乐学,愿学,整体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提高。
教材分析:在这一册教材里一共安排了六个新授单元“数与代数”领域:第二单元的“分数乘法”、第三单元的“分数除法”、第四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六单元的“百分数”“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一单元“长方休体和正方体”。“综合与实践”领域、:“树叶中的比“”“互联网的普及”显然,在这六个新投单元中,“数与代数”领域占83%,涉及到认数(百分数)、运算(分数乘法、除法。混合运算、比)、方法运用(策略)。
四、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三定:定集体备课课题,定主讲人,定上课人。
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
五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方法、备练习。
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时间:每次备课不低于40分钟。
纪律:所有六年级数学教师均需参加备课组活动。不得迟到、早退。集体备课期间,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五、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1、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
2、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主备人备课→集体备课→主备人修改→备课组长定稿→审核→上课→教学反馈。
3、主讲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所备课时在单元的地位及前后联系,课时教学目的,三维教学目标,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4、年级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己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集体备课时,除主讲人做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5、信息反馈。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六、活动总结
活动后及时反思总结,注重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对长方体、正方休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休的展开图: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的计
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休的表面积、体积及共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识长方休和正方休的证,以及体积和容积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
2,在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以及长方休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猜想和验证,归纳和推理等活动,进一步发展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
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
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
活动。教学内容的星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
习需求。
3.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
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採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去
5.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
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