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汉字文化研究
发表日期:2023/5/4 10:24:34 作者:汪斯雯 有717位读者读过
【主题】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汉字文化研究
【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汉字文化研究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对沙龙研讨活动,建立“教研、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型、学习型、讨论型的教研氛围。
2、结合本校现有汉字文化研究,围绕“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汉字文化”的主题,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着力点,切实解决汉字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化汉字文化研究。
三、活动时间
2023年4月
四、活动地点
各年级组语文办公室
五、参加对象
全体语文教师
六、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实际情况,通过沙龙研讨,开展“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研究”为主题的古诗文专题活动,指出不足并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之前的汉字文化节剧本。
七、活动过程
各年级组老师分别研讨——语文教师代表交流———教研组总结修改
八、活动要求
教研活动要求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分组研讨并注意填写好研讨记录。
【研讨记录】
【过程性资料】
汉字文化节剧本初稿
第一幕:家
人物:
老爷爷:满头白发,胡子花白,微微驼背。
老奶奶:花白的头发盘起来,梳得一丝不苟。
大儿子:手拿锄头之类的农具。
二儿子:手拿编了一半的鸡笼。
小儿子:手拿莲蓬。
准备道具:低矮的茅屋(茅草屋顶可以翻转,茅屋顶背面贴着一个大大的“宀”),茅屋门打开可以看到后面还有个猪圈,养着几头猪,其中有一头猪是“猪形立牌”,上面贴着个“豕”字,其余的猪在猪圈里,猪身比猪圈墙高。猪圈旁放着猪饲料,可以用麻袋贴上“猪饲料”几个大字。)舞台侧边有一套餐桌椅,餐桌上放着酒壶和佳肴,四套餐具。
PPT出示背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溪的两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和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阵风轻轻地吹过,荷叶翩翩起舞。溪旁有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条爬上了房顶,结了许多个大南瓜。屋后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远远望去,那儿还种着一大片的禾苗呢!
背景音循环童声歌唱: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一场:
地点:茅屋里
(茅屋里,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
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你哟,可真是越活越年轻了!
老奶奶一听,乐了,说:老头子说笑了——哎,都这个点了,孩子们怎么还没回来?
第二场
地点:田间地头
(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干活间隙,望着刚发芽的苗儿)
大儿子甩了一把汗,高兴地说:今年一定会大丰收,到了秋天,我要给爹娘和弟弟们一个惊喜!
(二儿子正坐在大柏树下编织着鸡笼呢!)
他一边编织一边说:等到鸡笼编织完后,小公鸡便可以住进来,这可是它们既安全又舒适的家呢!
(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吃。)
他喃喃自语地念叨着:这可是人间的佳肴,我给爹娘和哥哥们带些去!
第三场
地点:茅屋里
(三个儿子都回到了家里,与父母一起坐在饭桌旁其乐融融地吃着饭,边聊边笑。)
旁白:你瞧,多么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啊!
PPT出示背景:村庄下雨了
老奶奶:哎呀,雨下这么大,等雨停了,我们快去看看屋顶还结实吧!
老爷爷:好啊!
(老爷爷老奶奶翻修茅草屋顶,将茅草屋顶前后翻转,展示宝盖头)
旁白:家这个字上面是个宝盖头,读作mian,就像一个茅草屋的屋顶,为人们遮风挡雨提供庇护。
PPT出示背景:雨过天晴,天边出现一道彩虹
(大儿子打开门,猪型立牌“豕”显现出来,下面有一排小猪,其他儿子“啰啰啰”喂猪)
旁白:下面的豕指的是小猪,古时候人们最开始住的地方,上面住人,下面圈养牲畜。
旁白:一个“家”字,便是古人视野中对家最初的印象。
(一家人下场)
旁白:像家这样宝盖头的字还有很多,带有宝盖头的字大多与房屋或建筑物有关。
宝盖头字的展示:
PPT出示背景:PPT展示“室”这个字,以及各场所图片,图片标注场所名称,且将“室”字宝盖头标红
生1(室):我是“室”。我是供人居住休息的房间。后来具有房间性质的场所,都可以称作“室”,比如学校的办公室、阅览室、美术室等,还有家里的储藏室、卧室等。
PPT出示背景:PPT出示“宿”的甲骨文及简体,宝盖头标红。出示古诗+李白仰望星空背景图片
生2(宿):我是“宿”,我的意思是一个人在卧室里,躺在席子上睡觉。后来又有居住、住宿的意思,如住宿、宿舍、留宿等。大诗人李白留宿山寺还写过《夜宿山寺》呢!
PPT出示背景:PPT仍旧保留上页李白留宿山寺的图片,同时出示“客”的简体,宝盖头标红
生3:我是客,李白喜欢游山玩水,像他这样经常在各地游玩的人对当地人来说就是“游客”。“客”,上面是个宝盖头,下面是个“各”。表示家里有客人来到了。比如宾客、客人。
PPT出示背景:PPT先出示繁体字“寳”,接着变换成简体字“宝”,可以配图金银珠宝?宝盖头标红
生4:我是宝(展示繁体字)房间里面既有钱币,又有美玉。表示室中有玉,家里有珍宝。后来我变成了这样(出示简体字)
PPT出示背景:PPT先出示繁体字“寜”,接着变换成简体字“宁”,可以配图人们安居乐业地生活?宝盖头标红
生5:我是宁(出示繁体字)就像是室内的桌上安放着可盛放食物的器皿,如此丰衣足食,生活安定。现在我又简化成了这样(出示简体字)。宁又是南京的简称。(出示南京的行政区地图)
PPT出示背景:出示南京的行政区地图。
第二幕:丝
PPT出示背景:江宁织造局大门
旁白:说到南京,不可不提的就是江宁织造局。
PPT出示背景:江宁织造局大门打开的动画。ppt展示实物(绫、绸、缎、绮、纱)图片及文字,绞丝旁标红
旁白:走进江宁织造局的大门,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丝织品。
PPT出示背景:PPT出示关键步骤图片,并标红绞丝旁
旁白:这些丝织品制作起来可不容易呢!从采桑、缫丝到制成丝织品,经历了几十道各种工序。你瞧——(简单解说关键环节)
PPT出示背景:云锦编制的皇袍等图片
旁白:明清时期丝织品加工的最高工艺当属南京的云锦。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江南明珠,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PPT出示背景:出示南京行政区地图,并缩小,展示长江并标红
第三幕:江
(可以用上课的形式演一演,二上《我是什么》)
(PPT在上页长江的加上课题《我是什么》,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布置场景:可移动黑板一块(写好课题等字),课桌椅四套,写好“江”“河”两个字的板贴。
参演人员:一名“老师”,四位“同学”
剧情:
老师:小朋友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这段话吧。
小朋友齐读: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老师:哇,大家读得真棒!谁能告诉我刚刚这段话里有哪些偏旁是三点水的字呢?
生1:老师,池子的池!
生2:小溪的溪!
生3、生4:老师,还有江河和海洋!
(PPT依照学生回答的时间逐次展示池、溪、江河、海洋四个字)
老师总结:对啦!很多三点水为偏旁的字都和水脱不了干系!比如“江”和“河”。(相机贴上板贴)“江”原来专指中国最大的一条河——长江。后来江字的意义慢慢被扩展,引申为大河。河,本义是特指黄河,后泛称所有河流。
长江与黄河都是我们的母亲河,他们哺育了14亿中华儿女。
(教室灯光暗,背包客灯光亮)
(五位学生着汉服上场,位置靠后站立,等待配合旅行家进行诗词朗读)
旁白:我们一起跟着那位背包客的步伐,沿着长江溯洄而上,触摸那些承载了无数记忆的城市。
(PPT通过动画展示背包客路过的城市,每走一步,放大一个城市的名称。)一位学生向前踏步,吟诵相应诗篇。最终来到武汉,并将武汉两字逐步放大到整个版面,随后缩小展示行政区地图。)
城市1:芜湖。“诗中长爱杜池州,说着芜湖是胜游”(《过芜湖县》(宋 林逋)诗中长爱杜池州,说着芜湖是胜游。山掩肥城当北起,渡冲官道向西流。风稍樯碇网初下,雨摆鱼薪市未收。更好两三僧院舍,松衣石发斗山幽。)
城市2:铜陵。“我爱铜官乐,拂尽五松山”(《铜官山醉后绝句》(唐 李白)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城市3:池州。
城市4:安庆。
城市5:九江。“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九江口作》(唐 王昌龄)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城市6:黄石。
城市7:鄂州。
城市8:武汉。“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庭坚以去岁九月至鄂登南楼叹其制作之美成长》年代:宋 作者:黄庭坚 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高明广深势抱合,表里江山来画阁。雪延披襟夏簟寒,胸吞云梦何足言。庾公风流冷似铁,谁其继之方公悦。)(8个城市中挑选五个)
第四幕:病
武汉人:我的家乡就在湖北武汉。
2020年对武汉来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在这一年武汉爆发了新冠疫情(PPT展示“疫”黑底白字,随后标红病字头)短时间内就席卷整个城市,武汉生病了。(PPT展示“病”黑底白字,标红病字头)
因为新冠疫情,一夜之间昔日繁华的城市变得冷清,热闹的乡村变得空荡。
这时我看到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医护人员。当我们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时,他们放下了家人,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武汉,奋战在武汉的最前线,为了人民的安危,不管生死,不计报酬。他们疲倦地走出隔离室。(PPT展示疲黑底白字,标红病字头),脸上带着一道道深深的印记,我仿佛能够感受到他们肉体上的疼,精神上的痛
(PPT分别展示疼、痛黑底白字,标红病字头)。
还有全国各地为我们送来物资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第五幕:国
众人(着装各行各业代表性衣物)(医生、护士、外卖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但我们都有同一个家——那就是中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是一家人。
旁白:每个人都想在为我们的国家(国的古文字)添砖加瓦,保卫国家,让她更加繁荣昌盛!
(与此同时,旁边有个小家庭,一家人围坐一桌其乐融融吃饭。演员与第一幕“家”中是同一拨,但是穿着现代服装)
(音乐《国家》渐起,所有演员举红色板小跑上台组成“国”字,并合唱《国家》)
合唱《国家》片段
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