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秀街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3月份活动2:品绘人之法 悟责任之重 感家国之情
发表日期:2023/3/30 11:16:40 作者:丁鹏 有947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觅秀街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3月份活动2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品绘人之法 悟责任之重 感家国之情
——以五下《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为例集体备课活动方案
一、集体备课主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
二、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
2023年3月21日,五年级语文办公室。
三、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1.确定本单元的教学框架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破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2. 确定《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的三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3.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本节课的课堂巩固训练。
四、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1.每位教师自由发言,并在集体备课之前做好相关准备。
2.每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探讨文章。
3.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分配和进度以及作业布置随各班级灵活变化。
4.语文教师均需参加备课组活动。
五、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1、集体备课活动由备课组长具体主持和实施。
2、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主备人备课→集体备课→主备人修改→审核→上课→教学反馈。
3、年级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己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和有哪些好的教学方法。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5、信息反馈。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六、活动总结
活动后及时反思总结,整理。
《青山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回顾前文,铺垫伤感基调
师:上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单元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伟人、烈士的内心。这节课,我们继续利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走进伟人毛泽东的内心。相信同学们对于毛主席接到失去爱子电报时那种悲痛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体会他的丧子之痛。
ppt出示“从见到这封电报起......热了几次。”“那一次次的分离......喃喃着。”
师:通过“一天”“一句”“一支”这样的细节描写,更让我们感受到毛主席失去爱子的痛苦。就在他日日夜夜都被这种痛苦折磨时,他又接到了一封电报,面临着两种抉择。(ppt出示第二段两个电报抉择。)
二、精读第二部分——感受艰难抉择
师:读一读这一段,毛主席面临着哪两种抉择?
师:作为一名父亲,他多么希望儿子遗骨回国,但作为一位伟人,一位国家的领袖,他又不能这样做。这是多么艰难的抉择!(齐读)
师:毛主席到底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部分的3、4自然段,用“___”画出描写毛主席的句子。
学生汇报五句话
老师把刚刚大家汇报的几句话整合在了黑板上,请同学们按顺序一起来读一读。(一,毛主席......齐)
师:下面请大家拿出学习单,完成第一题。从刚刚的5句话中,找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
师:谁来说一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话,带给了你怎样的体会。
ppt出示导学单(生利用导学单进行学习汇报)
交流第1句
(1) 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毛主席不由自主的......眷恋。”
(2) 师:通过哪几个动作?(师黑板圈出“站、仰、望”)
(3) (眷恋)师:同学们,关注这一个词——“眷恋”。毛主席眷恋的是什么?(生答:可能是曾经的点点滴滴......)
(4) 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
交流第2句
(遗骨)“遗骨”说的谁?身为一位父亲,他很希望能再见儿子一面,这是常人的情感。
带着你的体会来读一读这句话。
交流第3句
(搞特殊)这里的搞特殊是指做什么事?(生:把岸英遗骨运回国)
师:如果想要运回来,能不能运回来?(生:能)
师:那为什么最后没有?(点明“伟人胸怀”)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前面说他强忍心中的悲痛了吗?
引读2遍
师1:他想到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何止毛岸英一个,还有无数的烈士,当他想到这里,他若有所思地说道——(生读毛泽东说的话)
师2:他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父母都不能和孩子相见,他若有所思地说道——(生读毛泽东说的话)
师:章士钊曾跟毛主席说,如果你不把岸英送上战场,他就不会牺牲了。毛主席说,你说的没错,可是,战争来了,我自己有儿子却不去打仗,我让谁的儿子去打仗呢?从而可见,这是一个怎样的主席?(生:无私的...)(师:对,这就是——伟人胸怀)板贴“伟人胸怀”。
师:好,我们继续交流。
交流第4句
(踌躇)你知道“踌躇”的意思吗?(生:犹豫不决)
师:毛主席在犹豫什么?(生:遗骨运回国还是安葬朝鲜)
师:是啊,作为父亲,他希望再见一见自己的儿子,可作为主席,他要以国家为重。现在你能理解主席抉择的艰难了吗?
师:同学们,除了这个神态描写的词,我们还可以关注标点符号。这两个问号是在询问还是?(自言自语)是的,这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主席内心的痛楚。(齐读两个问句)
师:带着你的体会,跟老师一起配合朗读。(ppt出示两段话)
集体读1:
师: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心里想着——(生读)“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师:这是作为一位父亲最真实的情感,是常人的情感,他多想再见儿子一面,再读——儿子活着……
集体读2:
师:可是肩上的责任,让他必须放下,所以他若有所思地说道——(生读)“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意愿吧”
师:这是毛主席以国家为重,为革命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再读。
交流第5句
(黯然)神态+动作描写,反映出毛主席内心的痛苦和抉择的艰难。
三、一箱衣物——年迈父亲爱无言
1.师:有一段历史视频记载了他做决定前一晚的情景,我们一起来看。(出示毛泽东看遗物视频)(这个箱子的底部是毛主席珍藏的毛岸英的遗物——件衬衣、一双袜子、一条毛巾和一顶军帽。)
师:让我们拿起笔来。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毛主席,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悄悄地打开了箱子——我们来想象一下,他会看些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用上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方法写下那些令人心碎的细节。(PPT出示小练笔导学单。)
学生交流点评。
师:尽管内心万般不舍,主席最终还是要做决定的。最后,主席做出的决定就是——PPT 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那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对这一句诗,有没有更深刻的理解。
师:“马革裹尸”就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死于疆场的烈士们。
师:忠骨仅仅是指毛岸英的遗骨吗?(生:还有很多其他为国捐躯的英雄。)
师: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我们知道很多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烈士,谁来说说你的了解。(生说完ppt出示“黄继光杨根思等”视频)
引读最后一句话:
师:正是这一个个最可爱的人,他们甘洒热血,埋骨他乡,这正是——(生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这连绵起伏的群山,这郁郁葱葱的松柏,正是主席伟大胸怀的象征,也
是革命先烈们革命精神的象征,这就是——(生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
裹尸还。
三、 结尾
师:孩子们,如果说抗美援朝是那一代人的记忆,那么抗击新冠肺炎,必定是我们这一代的记忆。4.2 万工作者奔赴前线,正是因为他们有着——(生齐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因为有着这种民族责任感,习近平爷爷说过,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了英雄的历史,让我们用学习的方式致敬英雄,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好,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军神》
一、导入(提前板书课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我们通过哪些方法体会出了毛主席内心失去爱子的悲痛?(板书:语言、动作、神态)今天,我们将利用这种方法走进另一位伟人的内心。(齐读课题)
1.问: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预设:军神是谁?军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被称为军神?
今天,我们就要带着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自读课文,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横轴:事情发展)
追问:分为哪几个部分?(板书横轴:问诊--术前--术中--术后)
字词都掌握了吗?(指生读,后齐读)
重庆 诊所 绷带 年龄 崭新(理解“崭新”)
审视 由衷 慈祥 堪称 荣幸(理解“由衷”)
一声不吭 一针见血 肃然起敬
通过朗读,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军神是谁,也知道了这是谁对谁的赞美,谁来说?
(生读,出示22节,理解“堪称”)这是对沃克医生的? (语言描写)
问:怎么把这句话读好呢? 预设:关注到两个感叹号/关注到提示语
沃克医生“惊呆”了,这是对沃克医生的? (神态描写)
并且是“大声嚷道”,这是对沃克医生的?(动作描写)
同学们,通过对沃克医生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就可以读好一个人物的语言,谁来试试?
先指生读(读的响亮吗?不响亮关注到“大声嚷”),再齐读。
二、朗读感悟
(1)沃克医生为什么会说他堪称“军神”呢?你能找到几个原因?
预设:(自己话说)他手术前拒绝打麻醉——出示12-15节,请同桌读一读。
问:还有其他原因吗?
预设:(自己话说)手术过程中他一声不吭并数了刀数——出示18-21节,请同桌读一读。
原来,因为有这两个原因,沃克医生称赞他为“军神”。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个原因(出示12-15节)
问:手术前刘伯承拒绝打麻醉,这时候,沃克医生的反应是?(板书:生气)
(圈出“生气”)想一想,沃克医生为什么会生气呢?
预设:生气他不听医生指挥(请你生气地读)
害怕他手术中坚持不住/有危险(请你生气地读) (板书:担心)
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手术,而需要(指生读14节)
如果不打麻醉,可能(指生说:疼的大叫/有危险/晕过去……)
所以当手术结束后,沃克医生听说他在手术时数刀数,沃克医生的反应是?(圈画:吓了一跳)
问:你觉得当时沃克医生心理会想些什么?(预设:这怎么可能?/我不信……)
所以沃克医生不相信的问出:“我割了多少刀”
但是当沃克医生听到年轻人准确回答出来时,(出示22节)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指几位学生读,齐读(板书:惊讶)
(3)那一开始沃克医生就称他为“军神”了吗?
预设:一开始沃克医生认为他是(病人)
1.(出示1-8节)找一找,他刚来的时候,沃克医生的态度是?
预设:惊疑(抓住了神态描写)/两个“冷冷”(板书:冷冷)
问:两个“冷冷”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冷冷”:(学生说不出来自己说)当时战争时期,沃克医生每天可能接待很多受伤的病人,习以为常。只是把这个年轻人当作陌生人来看待
第二个“冷冷”是在查看了年轻人伤势后,为什么?
预设:沃克医生发现年轻人没有说实话,有些生气了。
问:“冷冷”除了这两个词语本身,还表现在哪里?
预设:能说出语言简洁(分角色对话读一读)
不能说出语言简洁,出示对话PPT,有什么发现? (分角色对话读出“冷”)
2.(出示9-11节)但沃克医生很快发现:年轻人不是一名普通病人,而是一名?(军人)
问:怎么发现的?(预设:他伤势严重但从容镇定)
问:而且是“一针见血”的发现。(理解“一针见血”) 读一读
问:当知道他是军人后,沃克医生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变得?
(圈出目光柔和)这是神态描写(板书:柔和)
问:为什么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预设:因为沃克医生当过军医,与军人长期相处,对军神会有一种亲切感。
可做手术准备时,年轻人拒绝了麻醉,并在手术中一声不吭还数了刀数,这让“冷冷的”沃克医生都(生说:“惊呆”)了!
(出示22节)你读;你来读;你再读;一起读一读(速度快,读出气势)
问:这时候,沃克医生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预设:肃然起敬——这是在知道他的名字后的反应,在这之前?
慈祥:这两个字也是我们要会写的字(板书,习字册描一写一)
总结:学到了这里,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讲了:年轻人来到沃克医生的诊所问诊,手术前拒绝了麻醉,并在手术中一声不吭数了刀数,引得沃克医生称赞他为“军神”。
到了这个时候,沃克医生和大家一样都是非常好奇“他”的身份了(出示24-26节)
问:他是?
问: 听到这个名字后,沃克医生的反应是?(肃然起敬)
——理解肃然起敬,板书:敬佩
问:为什么会肃然起敬 ? ——理解“久仰久仰” (指生读)
问:你了解他吗? (生能说就说,不能说PPT出刘伯承的介绍)
总结: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军神),主人公应该是(刘伯承),作者却花费了很多笔墨去描写了沃克医生的语言、神态、动作,其实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放慢语速,让学生理解则免),下节课,我们就走近刘伯承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去了解认识这位军神。
三、作业 :《硬笔习字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