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觅秀街小学2022-2023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23/2/4 17:10:34 作者:王芳 有897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觅秀街小学
2022-2023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2023年南京市觅秀街小学德育工作将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聚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紧扣“双减”背景,坚持“五育并举”,不断完善德育新样态,为全力推动江宁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加强思想引领,筑牢德育课程建设
1.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使用。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璞石成玉的秘密》)纳入班会课程,制定课程计划,丰富课程载体,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推行学科渗透德育的五育融通课程。加强五育并举,做到德智融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强化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建设,拓展学科育人研究的宽度和深度,切实发挥学科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二、锤炼班主任队伍,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1.建立梯次性培育模式。联合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举办“新班主任培训班”,开展德育专题菜单讲座系列培训活动。融培养与使用为一体,努力建设一支德艺双馨、专业发展的班主任队伍。
2.实行涵养式发展模式。持续开展好每月班主任工作会议,创新班集体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总结带班育人方略,打造特色班集体,年内继续开展“特色班集体”评选和推进活动,促进班主任对班集体建设的品质。
三、夯实德育活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入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充分发挥班会课等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结合清明“网上祭英烈”、国庆“向国旗敬礼”、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主题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班会课程体系,与日常行为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和“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
3.抓好主题活动教育。开展“开年第一课”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文明礼仪教育、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丰富学生主题教育内涵。开展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充分发挥仪式教育的育人作用。开展好校体育节、艺术节等学校重大节日活动,丰富学生多彩校园生活。
4.做好优秀学生评选与培育工作。制订“校优秀学生”评选标准、“校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标准,联合校关工委开展“校优秀学生”“校新时代好少年”的评选工作。
四、汇聚德育资源,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1.以推动文明校园建设深化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操作手册》《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操作手册》《江苏省中小学文明校园测评细则》和每月工作要求,对标对表,提前谋划,扎实做好我校关于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
2.以学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聚焦“家校社”共育。建立健全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家庭、政府和社会等有利条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学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培养,发挥学校指导作用,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加强家校沟通,进一步巩固家校共育成果。建立校级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开发“线上线下”家庭教育课程,健全“家长开放日”等家校联系制度,打造家校合作共育新模式。
3.以落实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长效工作机制。根据《2023年度江宁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规范建立全校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档案,多渠道、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高效运行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常态化开展个辅、团辅活动,定期开展不同类别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每月召开心理研判会,及时发现并干预重点及异常学生的状态。
4.以各类资助联合推动困难学生服务管理机制。联合校关工委、党支部、团支部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困难学生及特殊学生各类资助,做好各类特殊学生关心关爱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