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年级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以《司马光》为例
发表日期:2022/12/14 15:30:46 作者:朱欣慧、丁鹏 有817位读者读过
“双减”背景下中年级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司马光》为例
为响应“双减”要求,11月3日上午, 我校三年级语文组进行了“双减”背景下中年级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研究活动。
本节课以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司马光》为例,由李蓓老师执教。从学情来看,这是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文言文这种体裁,虽然课文只有短短二三十个字,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他们没有相应的基础,而且文言文在断句、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有着很大差别。李蓓老师通过让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瓮的故事导入课程,充分引起学生兴趣。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的扎实,做到了循循善诱。
本节课结束后,李蓓老师介绍了中年段文言文教学备课、磨课过程中的想法与收获。李蓓老师老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要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文言文的特点,掌握文言文的一些学习方法,学会文言文的朗读与断句。
随后老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徐露艳老师为中年级教师们提供了方法的指导。徐老师认为中年级的文言文教学首先要关注课标,钻研课本,关注孩子们课堂上的生成。其次,在课堂上的教学,应当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性,借助朗读、游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朱欣慧老师高度表扬李蓓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孩子们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将“看插图、看注释、组词语、联系生活实际”四种重要的文言文初次学习方法,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并指出,文言文教学要尊重历史,不断阅读。听课初,很多人看到《司马光》这个标题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是:司马光砸缸。但是在《司马光传》中,关于“砸缸”文字如下:“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文字洗练清晰,说“瓮”未说“缸”,中国文字严谨,缸与瓮区别明显,“翁”肚子大,口小:“缸”肚子小,口大。在今后的备课中,一定不能固守自己的旧知,空口说白话。要多查查书籍资料,寻找历史佐证。
一次教研,就是一次积淀,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助力。期待我们的课堂在一次次教研活动中化粗糙为精致,化精致为深厚,期待下次相聚!